然而,突發的疫情使口罩的戰略儲備頃刻告罄,甚至是在醫院也出現了口罩急缺的困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紅塔仁恒挺身而出,迅速響應國家號召,投入疫情阻擊戰。
2月5日,紅塔仁恒成立了木漿口罩紙研發小組,并成功研發出了符合口罩紙國家標準的木漿口罩紙。
1.醫用口罩中的纖維素口罩紙
疫情防控中用量大的是一次性醫用口罩,它的面體結構分為內、中、外三層,內層為親膚材質(衛生紗布或無紡布),中層為隔離過濾層(口罩紙),外層為特殊材料抑菌層(無紡布)。
其中作為隔離過濾層的口罩紙是口罩組成的關鍵部分,由具有透氣、吸附功能的多孔纖維材料制作而成。
當前國內口罩紙多采用PP、PET、PBT等高分子材料制作,但是以上合成纖維難以降解、回收,后續處理相對困難。
出于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追求,目前在一些發達國家已經開始使用可再生且廉價易得的植物纖維來制作口罩, 但是由于技術和成本的原因,國內纖維素口罩產業還處于空白狀態。
2.紅塔仁恒木漿口罩紙
受木漿纖維自身性能的影響,原木漿抄造的紙張透氣度和力學性能不能滿足口罩紙的要求。經過大量的前期調研,我們采用溶劑法對木漿纖維進行改性處理,在改性過程中通過使纖維發生潤脹、氫鍵弱化、結構松弛,使其抄造紙張的松厚性能和透氣性能大大增加。
同時,改性后纖維由扁平到圓潤,纖維表面積、體積都變大,細小纖維也有少量的溶解或流失,纖維的長度更均一,這些都導致抄造紙張的柔韌性和力學強度也大幅提高,用溶劑法改性后的木漿纖維具備了制作口罩紙的可能。
終我們經過對改性紙漿纖維進行打漿處理后,成功制得木漿口罩紙。
通過對比紅塔仁恒木漿口罩紙抄片的性能和GB/T 22927-2008 的相關參數標準,可以看出,改性后的紅塔仁恒木漿口罩紙在松厚度、力學強度和透氣度等全部各項指標均滿足國家標準。
當前中國的疫情防控工作已取得階段性勝利,但是國際疫情仍然處于復雜嚴峻的局面,疫情結束時間難以確定。同時也有專家指出下一波疫情將在11月份到來。
種種跡象表明,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市場對口罩的持續需求不會消失。另一方面,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醫療垃圾,據相關機構推算,疫情期間全中國人民每天口罩的使用量為5.3億只,但并不是所有的口罩都會得到妥善的處理。
這些口罩不能降解也難以回收利用,給環境帶來很大的壓力。采用木漿制作口罩,不僅可以減少石化資源的使用,也符合人們對綠色環保理念的追求,木漿口罩作為防疫的“好戰士”,將越來越多地走進我們的生活。
寒冬終將過去,春暖花會再開,只要人人“有一分熱,發一分光”,我們定會戰勝疫情,渡過難關。
紅塔仁恒肩負央企的使命與責任,將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的同時,持續創新、銳意進取,積極開發疫情防控相關產品,為疫情防衛狙擊戰貢獻自己的力量。